图录号/艺术家:

王长明 1991年作 羊·火车

图录号:120
拍卖信息
拍品名称:
王长明 1991年作 羊·火车
图录号:
120
年代:
艺术家:
王长明
材质:
油画
作品分类:
尺寸:
80x65cm
估价:
开通VIP查看价格
成交价:
RMB:开通VIP查看价格

HK:103774
USD:13302 GBP:0 EUR:0

拍卖公司:
浙江中财
拍卖会名称:
浙江中财2006春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
专场名称:
中国油画 总成交额:1998.46万元 成交率:76%
拍卖时间:
2006年4月16日
备注:
声 明:
读王长明静物系列·陈丹青
王长明的作品大约有那幺三层意思,如他画中的器物般,彼此重迭:一是模拟欧美“仿真派”静物画“视觉骗局”式的细节描绘,一是我们通常称为“超现实主义”的虚构画面,一是作者本人偶一闪烁的“FANTASY”。
“仿真派”,非指盛行于六七十年代的“照相写实主义”油画,后者是“摄影镜头”的观念演绎,前者的根源,倒可上溯希腊早期静物画的传说,即逼真的效果引致鸟儿要去啄食画中的葡萄—十多年前,中国油画家颇有几位作此实践,其中翘楚,要算是江南的常青。有趣的是,“仿真派”静物画在中国均被不约而同赋予“怀旧”情调:明的桌椅,清的瓷具,民国的旧皮箱,古董铺的零杂碎,画家们刻意雕凿对象表面的岁月斑痕,细腻毕肖,构图则多像是被遗弃的角落,又像是专设的供案,对象或繁或简,投一光束,其缁部分给弄得暗森森地,兼取北欧画派世俗温厚的画意—原本只为眩示技巧,逗引视网膜错觉的“仿真派”,在我们这里被渗入了可疑的“人文”情绪与“历史”感。
王长明的静物画显然也受此影响,但又不甘自限于“准静物”画面,他于是对着对象做起“梦”来,闯入“超现实主义”的游戏规则,将对象置于非现实的,匪夷所思的情状之中。然而超现实主义者如达利的画面,是属放诞无忌的“妄想”,或如玛格丽特诡谲机智的“讽喻”,二者均意图颠覆绘画的“理性”与“再现”传统,而此一大命题,实在是做尽做绝了。所以在王长明这里,“超现实主义”式的虚构臆造仍然只能是依托于“怀旧”主题,假借电影镜头的淡出或迭现之类手法,将他对江南旧景的追念,既温情又带有强迫的意图,组构对象,以“仿真”手法描之再三,乐此不疲。
惜乎“超现实主义”真意之在中国,也早巳似是而非,被用得快要滥了,这类仿真式静物已难跳脱而出,引致观赏的兴奋感。而当近年观念艺术大行其道之时,当代具象绘画左右为难而难以突破的窘境,是怎样弄得一幅画更有意思,更具说服力,而亦依然散发绘画的魅力。
看王长明的画道,他是位老实人。身在无锡,与京沪主流画坛的闹猛相远离,若论所谓“有为有守”,他能守得住的,只那点江南的地方情调。据说他沉溺于此一怀旧主题十多年了,而一位具象画家若是长期侵淫在自己小小的主题与素材范围内,便自有他无可替代的感受在:他会从自己的言说中忽然说出意想不到的意思,因为实在与自己的图式周旋得久了,他要透一口气。
这时,王长明似乎无意间找到了“画眼”:这“画眼”,即我所谓的“FANTASY”。
“FANTASY”,中文译作“幻想”,窃以为不甚准确。“幻想”有“凭空”之意,与“所见”无涉,可以闭着眼,甚而是在做梦,而将“幻想”形之于“画面”,便与所谓“超现实主义”图式相对应,即画中的场景、意像、细节(不论是可信还是不可信,现实抑或非现实),乃是作者要它“如此”,使它“如此”,而“事实”原非“如此”。王长明笔下不少形质精确的静物即便画得再逼真,其图式却是凭空臆造的—“FANTASY”在英语中的所指,则略近“出神”之意,但并非仅之关乎“意念”,倒常是发生于视觉的经验:睁着眼,凝视事物,神志在清醒与惚恍之间,那意念、视线是有所针对,有所寻觅的,绝非无对象,更不是放纵恣肆的绮思,相反,乃出于执着的意图或意愿。似乎是在隋代吧,不记得是哪位帝王使人画出逝去的宠妾,夜夜守看,苦盼画中人活转来,此一凝视,乃希冀“奇迹”的到来—但愿他与爱妾果然相会于一瞬,即或近于我所理解的“FANTASY”。
电影,可说是表现“FANTASY”最为传神的艺术,一组镜头的幻化迭现,能使死者复生、记忆复苏、往事重现,看上去其亦幻亦真,极其动人—绘画也能传达相似的经验幺?
以王长明的一幅静物作例,碗盏上竖立着被绳子交缠包裹的水乡残景的断片(怎幺可能呢,此分明是作者“要它如此”的“超现实主义”幻境),然而看哪!在碗盏的一汪清水中,“水乡残景”翳然摇拽着它“真实”的倒影:这清水可能是作者存心注入碗内,而有水必有倒影—倒影,真实闪现了作者的“FANTASY”。他知道,水乡旧景大规模逝去,永不复返,而“FANTASY”之奏效,美在一瞬。绘画,尤其是“仿真”式的描绘,可使这一瞬留存不去,凝为眼见的“实景”,哪怕仅只占据小小静物中的方寸。
那位在旧式桌面上行走的江南女子不也是“FANTASY”的延伸? “她”有“超现实主义”的“虚构”之嫌—是作者要她出现—但在这里,在清水倒影之侧,她变得是可信的。在王长明静物画中有时显得过多的,有待删除简化的对象与意象之间,这一女子却有“理由”留在“那里”,她使作者一厢情愿的“FANTASY”值得同情—我们尚能觅得古董铺里种种无主的旧世代的零碎,可是一身昔时衣装宛然走过的水乡女子在哪里?作者画她出来,因她也“死”去,变成画面中乡俗而亲切的“鬼魂”。
这时,王长明的“伤感”转为“伤逝”,又由“伤逝”转化为凝固的影像—这类作品已经不再是“静物”画。取西方的说法,那是由对象构成的“小宇宙”,它们被过于繁琐地建构起来,偶尔透射出作者执迷其中的“FANTASY”,使画面为之一亮,又复暗下去。观者,或许会从中发生轻微的感动吧,这轻微的感动,就不止是“静物”画所能给予的“观赏”价值了。
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
扫描二维码
手机浏览本页
回到
顶部

客服电话: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

©2005-2018 zhuoke.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-1